Pages

Subscribe:

2015/11/03

薪火新苗/青年創業家 打造台灣新經濟

2015-11-18.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朱永光

台灣產業正處於轉型期,未來幾年將是新舊創業世代陸續交棒的重要階段。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Start Up Taiwan 發起人朱永光,自本月開始隔周二,將藉由「薪火新苗」專欄,與讀者分享作為一位資深創業投資家所觀察到的、新世代創業的精神與內涵,在承先啟後之際,也搭建起世代交流、接軌的橋樑。
當HP及IBM陸續退出個人電腦事業,等於宣布以硬體、大量規格製造、成本競爭為主的經濟時代結束,而另一個以網路、軟體、雲端、設計為出發的新經濟體系正在形成,因此台灣產業過去講求的「供應鏈」體系,也將轉變成以「生活方式產品掛帥」的協作生態體系。
在台灣有一群年輕世代的創業家,他們擁有良好的國內外教育背景,正以豐沛的創新創業能量,締造新經濟的未來面貌。
他們整合台灣引以為傲的產業,包括傳產及高科技(半導體、IC設計、精密機械、光電等)產業下的PC、筆電、手機、面板、LED、消費電子等服務及商品,在新興科技如互聯網、移動通訊、社群媒體、雲運算及大數據分析等的加持下,帶動台灣產業新陳代謝,是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過去向來以代工、生產製造為基礎的台灣企業,廠房設備等資金需求大,業務拓展是拎著一卡皮箱勇闖海外,創造台灣近30年來的經濟奇蹟。
如今拜網路科技發展之賜,新世代的創業門檻大幅降低,輕資本、少人力、智慧科技、精實創業的特色,加上社群媒體及雲端科技的運用,大大提升了連結國際資源及市場的可能性,創新的商業模式不但獲得國際知名創投的資金挹注,產品與服務也迅速得到全球市場的肯定。
年輕創業家勇於發想築夢,走出台灣、站上國際,打造屬於台灣的世界級品牌。
此外,台灣還有另一群青年創業家,他們具有本土關懷意識及社會公益理想,正藉由商業力量以企業經營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實踐所謂「社會企業」的理念。
相較於慈善團體解決社會問題,主要依靠政府或善心捐款以維持運作,或是企業通常在獲利後才從事公益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社企創業家則同時肩負社會使命以及營運獲利,不但打破了社會公益與商業企業的界線,也開啟更多社會創新思維,形塑另一種嶄新的企業生態。
每一個世代都有其天下千秋,「薪火新苗」專欄的目的是想揭露報導這些新世代的英雄如何(how)及做什麼(what)。採訪標的考量包括:台灣新世代(約35歲)青年創業家、已有商業經營模式的新創公司、產品服務具有國際視野、 已獲得國際知名創投投資或已上國內的興櫃或創櫃版,或是在創業之初就加上台灣社會關懷考量因素;產業領域含括科技業、結合「互聯網+」的傳產業及社會企業。
透過闡述青年創業家的理念與未來宏圖,希望能激發企業家及企業資源擁有者,願意參與並提供協助與資源,如同安海瑟薇及勞勃狄尼洛所主演的「高年級實習生」,長者的智慧、經驗及資源,與年輕人的冒險、熱誠及新科技運用,相互交流學習,進而創造跨世代結合、圓夢的契機。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Start Up Taiwan 發起人,本專欄隔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