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12/12/18

與地球共生息-大愛感恩科技

文:陳宜萍、黃仲豪
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在證嚴法師的慈示下,由五位實業家共同成立。本月份YK專欄和大愛感恩科技執行長李鼎銘先生,一起體驗「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聊聊如何一邊動手資源回收、一邊用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溫暖世界各地,達到心靈環保的目標。

問: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原因?
答:1990年起,證嚴法師推動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人紛紛響應資源回收、分類的善舉,希望能為社會做些改變。然而,世界經濟景氣的影響可能使得慈善組織在募款出現困難,這讓五位實業家開始思考非營利組織的永續經營性,隨後於2008年捐資共同成立「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將盈餘全數回饋給慈濟基金會作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製作出環保毛毯,目前已使用在台灣、美國、菲律賓、澳洲、日本、中國大陸等近三十個國家的賑災及社會救助中,溫暖了超過60萬以上受災戶的心。
問:大愛所回收寶特瓶的來源為何?
答:大愛感恩科技以高於市價的方式購買、整合全省五千四百餘個慈濟環保站的寶特瓶,環保站的資源前端來自於總計近三十萬名動手護大地、日日回收的「環保菩薩」,大家將回收所得回饋給公益性質的大愛電視台;而大愛感恩科技的盈餘亦是回饋給慈濟基金會善用。
問:組織的價值活動都是委外代工的方式,如何將上中下游整合在一起?
答: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作為品牌的核心價值及努力推廣的目標,因為認同環保、認同傳遞的理念,在製程端有五十家以上的公司以接力方式發揮專業良能,為地球節能減碳做出貢獻。
問:寶特瓶回收後到製成織品的過程為何?
答:寶特瓶製成環保織品,技術上不困難,但商業價值在於回收分類的「源頭」是否乾淨。原料的乾淨度影響製程,否則抽紗的過程很容易斷絲,無法織成布。因此,慈濟環保回收站發展出一套寶特瓶回收的標準作業流程,志工們先挑出一號PET材質的乾淨飲用水寶特瓶,接著去除瓶蓋與瓶圈、並依照不同顏色分類處理,再交由合作夥伴將其作成瓶片、再生聚酯粒,最後則是抽紗與織布,製成再生環保產品。
問:你們環保產品的種類很多元,能否說明產品特色?
答:我們的產品項目包含有修賢系列、傳薪系列、新芽系列、簡約新生活等環保織品,涵蓋服飾、配件、生活用品等面向。最大的特色是我們以保留寶特瓶的原色、無染或前染為努力目標-例如產品的綠色來自舒跑或雪碧的寶特瓶原色,因為後染一公噸的布將造成一百公噸的污染水。其他例如黑、白、灰、藍、咖啡等簡單顏色,皆希望能呈現「簡單、知足、少欲」的環保理念。
問:目前的衣物販售地點有哪些通路?實體通路和虛擬通路的比例為何?
答:大愛感恩科技的銷售通路分為分為B2B(企業對企業)與B2C(企業對顧客)兩部分,前者包含半成品(大愛布、大愛紗及大愛酯粒)銷售,後者在成品端的銷售通路上,除全省靜思書軒通路、海外十餘個國家的販售點外,另外有近達五十個實體據點(低碳概念館、服務站、專櫃、店中櫃等)。虛擬通路部分除大愛官網及購物網站外,另將觸角推及國內知名網站推廣。2011-2012年是我們海內外實體通路推廣的拓展年,除了在臺灣設十一間「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推廣海外市場則透過一年有四十五場的參展進一步尋覓通路及合適的展店時機。
問:行銷上在與顧客溝通上有什麼創新的方式,協助您把品牌價值傳遞得更快速?
答:大愛感恩科技首創紡織業界產品的「生產履歷回溯卡」,每一件商品生產過程透過生產履歷卡,能追溯到產品原料的源頭,更可以知道商品由幾支寶特瓶所作成,和相對的節能減碳數據,期待每一個顧客都能意識到手中產品的特殊性與環保消費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透過QR code(二維條碼)連結環保志工們感人的影音故事,讓顧客能了解每一個環保衣物的背後,有這些嘉言懿行的點點滴滴,也讓每位消費者,體會到以己身之購買的微小力量,也能聚集力量影響地球的未來並為社會付出。
問:公司的組織架構為何?想要找怎樣的人才?
答:我們公司組織架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五個業務部門、行銷企劃部、研發設計部門以及採購部等。徵選員工時,專業的職能不是唯一評選標準,我們希望找到的員工能具使命感、責任心,積極度,將志業與事業結合。在大愛的組織中,好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所長,就是在做一件善事回饋社會。
問:聽說公司從成立第一年開始就賺錢,能否談談目前公司的營運成果?
答:財務部分,大愛感恩科技在大家的努力下,一開始營運就有基本認同環保客群,2012年的營業額超過三億元,目前營業額有八成來自慈濟內部購買,所有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作為社會公益與國內外賑災之用。
問: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以及未來計畫?
答:公司成立三年來仍有許多繼續精進的空間,例如如何「清靜在源頭」將終端產品的產率提高,以及如何讓更多人暸解公司願景及產品內涵。然而,最大的挑戰始終來自於自己,因為環保不能只是一個口號,我們的經營理念是希望可以把「物命永續」的概念發揚光大。未來,我們希望能研發出更多創新技術、將人文意涵與故事性更加深化在產品上,以及透過慈濟故事接引更多有相同理念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