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5/09/26

老園丁耕讀筆記/找對投資股東 創業成功關鍵

 2025-09-26.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創業成功的方程式裡,大家熟知的要素是:團隊、產品、資金與執行力。但有一個元素,常常被忽略,卻往往決定成敗,即「找對投資股東」。投資人不只是金主,他們可能是你的資源、顧問,甚至夥伴。選錯投資人,就像選錯隊友,再好的計畫也可能半途而廢。

這涉及兩個核心問題:首先,選擇價值觀相符的投資人,確保彼此對公司方向、成長節奏與回報預期有共識。其次,創業者須學會善待,並有效管理投資股東,讓他們成為支持你前行的貴人,而不是壓力來源。

創業從不是獨行,而是一場理解與信任的同行旅程。選對投資股東,決定你能走多遠、走多久,甚至是否能體面分手。

在我逾20年的創投經驗中,最常見、也最令人惋惜的創業失敗原因,並不在於產品不夠好、錢不夠多,而是「人與人之間」出問題。若創業團隊與投資人在處理利益關係時無法取得「情、理、法」平衡,往往最終不是和平分手,而是一地雞毛。

曾有一家成長中的新創企業,在連年虧損、資金吃緊下,啟動新一輪融資。團隊提出一項看似合理的財務策略:將早期投資人的可轉債轉為股權,以降低債務壓力。不料因估值偏低,導致原本持有普通股的投資人權益大幅稀釋,產生嚴重損失,引發重大風波。

這場衝突表面雖是財務重組,但真正癥結卻是管理團隊「報喜不報憂」、迴避問題,甚至在壓力下情緒失控,導致信任破裂。這提醒我們:在創業關係中,「誠信溝通」往往比任何條款更珍貴,而缺乏情感經營與理性解釋,即使合法,也難免落入失德的爭議。

在企業經營中,最怕的不是犯錯,而是缺乏誠意與方法去處理錯誤。常見的爭議包括:

情:投資人未被充分告知,感受被排除在決策之外,產生背叛感。

理:經營團隊缺乏對制度設計與風險的詳細解說,削弱信賴基礎。

法:雖程序無瑕,但法律無法修補信任裂痕,無法挽回破局的人際關係。

另一種不易察覺的「隱形地雷」,是文化與價值觀的落差。曾有一家跨國新創公司,其創辦人風格深受矽谷影響,強調快速成長與資本市場運作,但其在地投資人則偏好穩健經營與實質控制。

雙方的溝通逐漸出現斷層,一方在談估值與股權架構,另一方在關心現金流與帳面損益;一方著眼長期布局,另一方期待短期報酬。當雙方缺乏共同語言與價值觀,即便再多合約保障,也難以換來真正的信任。

這類「文化不對盤」的合作關係,往往面對第一場危機時,就會迅速瓦解。因為本質上,他們從來不是站在同一條船上。

一個真正成熟的創業者,不只要會做產品、管財務、談生意,更要懂得「經營人」。尤其在關鍵時刻,更要展現主動說明、誠實溝通、包容聆聽的能力。面對爭議與矛盾時,能否守住格局、化解情緒,決定這段關係能否續走下去。

創業的風險,除了財務與市場,還有一種最難評估卻最致命的風險:人心變了,信任斷了,關係碎了。找錯投資股東比做錯產品還要致命。因為產品還能改版,資金還能再募,但信任若失、關係若斷,往往無法重來。

創業者選擇合作對象,必須慎之又慎。不只看對方財力、能力與資歷,更要問自己四個問題:首先,我們是否擁有相近的價值觀與時間觀?其次,我們是否能接受他的做事風格?他是否願意尊重我們的節奏?第三,我們能否在壓力下保持理性與溝通?最後,當最壞情況發生時,我們是否有處理危機的共識與機制?

創業的本質不是找人幫你出錢或補位,而是找人陪你走一段路,分享願景、共擔風險,並在必要時知所進退。願所有創業者,都不只是找到資源而已,更能找到人心;不只是簽下合約,更能締結信任。


(作者是合睿教練顧問公司管理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