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1/04/07

老園丁耕讀筆記/心的訓練 凝聚企業共識

2021-04-07.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這些年對探索內心的自我產生興趣,也曾參加短期禪修,感受到經義的微妙,體會到萬事萬物皆源於心念的波動,心可生智慧,亦可生出煩惱,行走坐臥如此,經營管理亦然。

以往在輔導新創業者時,常面對同一個問題,草創時期由於資源有限,經營者往住事必躬親,公司大小事一肩扛起,每日從早忙到晚,一刻都不得閒。然而,忙碌並不一定能帶來績效,反而推遲了必要的決策以及未來的重大規畫。

這時想到《金剛經》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據說六祖惠能聽五祖講《金剛經》時,在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豁然開悟。我們也試著用智慧心來面對經營現實,把我們平日浮躁的心收回來,或許能在亂境中抽絲剝繭,找到解決煩惱的方法。

首先,企業領導者對公司處處用心本來是好事,但我們凡夫的心實在太容易被環境所左右,因此,為了不因小失大,心的訓練至關重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雖僅八個字,其奧義卻能帶領讀者進入由淺至深的修心之旅,其中「無住」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現象上產生執著。由此看來,經營者處處用心,這心是不是用得太多,以致擾亂思緒?或是對小事太上心,反而干擾了大事?「住」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罣礙」,心中不牽掛也就是「無所住」。

職場就是修行的道場,當雜事接踵而來仍保持一心不亂並不容易,卻是必要的訓練。作為經營者要適時收攝心神,才能精確判斷;試著提升心識、專注當下,好好解決每一件事,不應囫圇吞棗地只求快速完成;任何事處理完成了就要把它放下。放下是為了騰出手來做別的事,比如水喝完了,杯子應該不會一直拿在手上。

其次,心若無所住便能澄清如鏡,這時便能生起清淨心、智慧心,進而以清醒與真實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一切,洞悉其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別人口中所謂緊急的事。

此外,佛教經論中常提到「空」性,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由「見山不是山」進展到「見山又是山」的境界,體悟到眾事物可以同時既存在也不存在,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如此由空到有,讓心不會住在執著之中,為事業開啟無限可能。

《維摩詰經》說:「心淨則佛土淨」,企業經營者有如修行者,若能生起智慧心便能見人所未見,覺人所未覺,不會等到問題生成了才面對,而是在其未顯現之前,就能洞燭機先,防患於未然。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也對禪修頗有心得,他曾說:「像我這樣才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關鍵一點就是對禪的領悟。」他以經義開發智慧激發創新能力,同時配合慈悲利他的做法,將企業經營管理的規則,落實在生活當中,終於成就一個偉大企業。 

過去十數年,全球也掀起東方文化熱,以科技數據、目標為導向的矽谷開始以禪修為時尚,高科技公司如谷歌、臉書等紛紛鼓勵員工探索內心,注重心的訓練。這樣的訓練可以啟發員工淨化心源、凝聚共識,因為智慧心對內能養成企業價值文化,對外能優化客戶關係,進而照明企業經營管理方向。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