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1/04/21

老園丁耕讀筆記/服務型機器人 將走入生活

2021-04-21.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自1950年代發明第一隻機器手臂開始,到2014年日本軟銀集團的Pepper機器人問世,人們對機器人的想像不斷延伸。進入2021年,在製造大廠鴻海等公司大量採用機器人的同時,零售巨擘沃爾馬卻傳來「開除」貨架掃描機器人的消息。顯然,由工業製造跨界到服務業,機器人也應該「適才適用」。

在製造業使用機器人的場域中,多數是重覆、精準度高的工作,因此機器手臂往往比人的手臂好用,過去一甲子,機器人已全面攻佔多數的製造業、物流倉儲產業,躍居主要生產力。

不過,場景換到與人接觸頻繁的賣場,面對複雜的人性與各種突發狀況,機器人能提供的服務與經營者的期待就有落差,畢竟溫度與信任是服務業的基石,這兩塊都還不是機器人擅長的領域,不能完全取代真實的服務員。

相較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範圍更廣、技術需求也更多樣,在深度學習仍未普及的今時今日,讓機器人在服務業獨當一面,依然是「想像中的美好未來」,但經由人機協作的方式,分擔勞力、重複性的工作,把珍貴的人力資源放在不可取代的事務上,機器人便能成為提升員工生產力的「好幫手」。

資本主義和創新機制驅動科技發展,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大餅誘人,因而逐鹿者眾;中經合投資的睿智通公司(Aeolus Robotics),就是切入深具潛力的分眾市場,串連成巨大商機的例子。

睿智通是全世界第一家做服務型機器人的公司,提供AI驅動的服務型機器人,它可以在環境中辨識、理解所看到的人事物,進而自主完成工作;備有「有功能的」雙手,可以操作人類的各種工具以執行不同的任務,例如它可以自己拿取、遞送物件,開門或是操作電梯面板自行上下樓等。

由於具有強大的AI引擎,這款機器人可以在日常生活空間中,與人類偕同合作,特別是代勞那些人類力有未逮、心有不甘、分身乏術的工作,經與日本高端養老機構合作之後,有效協助日本高齡照護產業提升設施運作效率,並且降低感染或是各種意外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在日本養老院的工作,並未取代原先的照護人員,而是善用它可以自己動作、上下電梯的優勢,接手了許多基礎、重複性的工作。比如照護人員需要的工具,機器人會放在伸手可得的地方;用過的汙物會自行收走。照護人員可以專注在受照護者身上,不需要分神離開現場,也能將更多心力放在更有溫度、具創意的服務上。

全球邁入高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缺乏、基本工資提高等考驗已迫在眉睫,加上新冠疫情下的無人化需求,在在推升服務型機器人的商機。台灣有非常強的ICT產業,也有很棒的機械工業,在機器人設計製造方面相當有潛力。

然而,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方興未艾,有價值的不是硬體本身,而是執行的工作。因此,投入的業者需找出客戶的應用需求,才能把機器人整合到既有的工作流程當中,促成人機的協同合作。

近幾年,機器人應用已經落實在不同的領域內,處理包括巡邏、清潔、遞送或是接待相關事宜,還有運用在火場搜救、礦坑偵測等危險工作環境中;未來經由智慧連網裝置,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走入每個人的家中,協助我們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也是指日可待。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