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2/02/23

老園丁耕讀筆記/正面看併購…新創轉骨契機

2022-02-23.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十幾年前,偶然從集市中帶回一顆小樹種在陽台,由於長得枝繁葉茂,小盆無法給予它足夠的養分,於是將這樹轉栽於朋友的農場一隅,在大地的滋養下,昔年的小樹現已長大成蔭。

創業如同種樹。綜觀許多潛力新創企業的成長也有類似的情況,當蟄伏於心中的那個想法,有朝一日得以發芽成長,自是萬分珍惜,但小苗需經冰霜、歷風雪,當根基、陽光、水源,各項因緣俱足,再延著歲月刻畫出一圈圈年輪,才能長成大樹。

當創業者無法給予苦心經營的新創小苗更多資源時,與其坐困愁城,不如聯手優質企業,或是秀出潛能吸引大型機構青睬,透過併購或被併購,取得轉骨的契機,借力使力開啟通往願景的渠道。

併購,由公司經營、資本市場上的操作時有所聞,不是新工具。但從國外近年案例看有關新創公司在此方面的趨勢發展,頗值得新創公司留意;過去老一輩死守經營權的模式無法因應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新創業者對於被併購或尋求併購要有新的觀念及認知,細細思量其中的捨與得之後,應掌握最佳時機,加速突破、壯大公司。

近幾年,充沛的資金與超高的估值使企業併購盛行。根據Dealogic截至2021年 12 月 16日的統計,全球併購交易額比2020年同期增加 63% 至 5.63 兆美元,創下全新紀錄,新冠疫情與低利率環境讓併購案件變多,溢價買入的情況也屢有所聞。顯然對手握現金的併購者而言,買對了永遠比買貴了更重要。

企業透過併購除了可以獲取規模效應,有利市場擴大之外,亦能善用市場機制整合資源,產生協同效應,獲取更大的市占。美國的科技巨頭併購新創的案例很多,主要目的在於強化產品線與吸納人才,另一方面也將未來的競爭對手轉為幫手。

去(2021)(2021)年微軟收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 Process Automation,RPA)技術供應商Softomotive,將微軟的自動化流程擴及多種應用;亞馬遜也在去年用高達13億美元收購自駕新創Zoox,一來布局自動駕駛融入電商運輸配送領域,二則著眼於其強大的技術團隊,條款中也特別註明核心團隊必須留在Zoox才完成交易,顯示人才往往是新創公司的優勢。

對新創公司而言,雖然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卻因為受限於成長所需的管理資源與資本,多數無法持續擴張,此時被併入大型企業,獲取充沛的資源,有機會實現願景、創造新的價值。數據也顯示,新創公司經由併購可以讓交易數量增加、交易金額變大。

以台灣獨角獸Appier(沛星)為例,自2018年起積極啟動併購,在陸續收購日本及印度、台灣的三家新創公司後,不但吸收優秀的團隊人才、成功擴充產品線,營收及市占率雙雙衝高,迅速脫胎換骨。

當併購成為新創成長突破的手段工具之際,新創應該用新的角度來看併購,加速事業的發展。台灣有許多新經濟時代的新創公司,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都已進入瓶頸,經濟體及營收規模都不夠大,未來的成長爆發力有限,面臨無法更上層樓的現實,在台灣已不易走到上市募資的行列,更遑論到國外上市。

因此,新創業者需審時度勢,若有充足的資源成為併購者,當然以開闊的視野廣納群賢,反之亦能以正面態度看待新時代的併購趨勢,畢竟一個小盆是無法養出大樹,而將一顆能在森林中屹立的樹苗放在自家陽台,不但侷限它的發展,也會被現實消磨熱情,豈不可惜了一顆優秀的種子。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