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1/01/27

老園丁耕讀筆記/社企新時代 社會創新成為企業日常

2021-01-27.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2013年元月,聯合報願景工程刊出「發現社會企業」專題,引爆社企相關話題,而現任活水影響力總經理陳一強、以立國際創辦人陳聖凱,以及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等人受訪時年輕的臉龐上堅定的眼神,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應該由2007年說起,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創立的若水國際將社企一詞引進台灣,提供資金、培養人才、建立網絡,開啟台灣社企的第一階段。

在此之後有更多年輕人投入創新創業,如以立國際、多扶接送、大誌雜誌、鮮乳坊等社會企業紛紛成立;2012年,社企知識平台社企流成立之後再添柴火,社企創業精神一時風起雲湧,推動台灣社企發展進入第二個階段,政府亦參與響應這股「暖實力」,將2014年訂為社企元年。

許多新舊朋友都共同參與過社會企業從名詞、觀念的引進、倡議、傳播、教育,到落地執行、遍地開花的過程;聯合報、天下雜誌等主流媒體都持續報導相關訊息,這些年也有更多大企業動用集團資源與社企合作,共創價值。

回顧社企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於商業模式仍在摸索,主要將焦點放在社會福利上。第二階段,社企的定義逐漸寬廣,相關企業不再只以社會議題為導向,而是用企業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也有更多的年輕人在此基礎上創業、做跨界的轉型。

現在,我們即將迎來社會企業在台灣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2018年,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推動「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將從社會企業提升到社會創新的廣度及高度,議題內容發展也漸趨多元,現在不論是教育、環境、心理健康等各層面,處處可見社會企業用獨特點子將社會問題變商機。

台灣社會企業發展十多年了,從初期引進、倡議,到成為社會創新事業的產業鏈儼然成形,而產業光譜的兩端是初期的社企流以及台灣首個社會企業創投活水社企開發,兩者缺一不可。

社企流成立近十年,推動並見證台灣社企發展,也看到局限並提出解方從傳播、教育的角度切入,提供知識分享、活動交流、育成培力等服務,引導大眾去認識社企並思考社企、非營利組織以及企業如何各司其職、發揮綜效,創造新的可能。

此外,一個產業要發展完整產業生態圈的最後一塊拼圖就是創投的介入,活水社企開發以創投身分作為橋樑,完整了台灣社會企業/創新的生態,也讓社會企業有能力成為社會創新的執行者。

從2014年開始,活水用俱樂部募資的方式投資社企,幾乎每三年就以倍增資金的規模成長,選擇的投資類別包括教育、地方創生、醫療照護等,都是生活產業,堅信「今日的社會創新,是明日企業的日常」,未來各個企業都有機會變成社會企業。

綜觀社企至今的發展,由政府到大眾的教育觀念都有一定程度的進展,即使台灣的社企並沒有如預期般翻倍成長,但已能扮演那不可或缺的「關鍵少數」;當年接受媒體採訪的年輕人已漸漸成熟,他們的熱情與使命感並沒有在歲月中磨失,而是號召更多年輕人做一個改變者,借力使力或集眾人之力一起創造更多可能,這就是屬於我們的「社企精神」。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