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近幾年,與兒女或是年輕人時常聊到與職場相關的話題,當他們晉升至主管位階時,時常會糾結於下屬叫不動、陽奉陰違等問題;位階更高的專業經理人或是空降領導人,往往會渴望更多權力來展現能力,卻不能如願。諸如此類的權力流動問題,顯然有很多「眉角」,值得細細觀察。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謂能夠了解他人是有智慧的,但能夠認識自己則更是高明;能夠戰勝別人算是有力量,但能夠戰勝自己才稱得上剛強。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葛倫費德在其著作《懂權力,在每個角色都發光》(天下雜誌出版)一書中也指出:「權力是伴隨我們所扮演的角色而來…要把任何工作做好,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要有效運用權力(無論你是否覺得自己握有權力),你都必須跳脫自己的戲碼,學會如何在別人的故事中演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權力是流動的,端視你扮演的角色而定義。
作為一個主管在行使自己的權力時,不論是對上或是對下,都可能遇上相對應的抗衡。就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抗衡可視為對組織的保護措施,不同單位既合作又能彼此提醒,讓組織不偏頗地運行,確保公司的利益。這時,經由彼此理解與充分地溝通,自然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在驗證自己過去職場生涯的體驗,領悟到人們對權力存在焦慮與恐懼,然而了解權力的來源及運作的內容之後,會發現其中的謬誤。
首先,權力有形於外的部分,也有內化的部分,其次則是善用權力可以協助他人,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工作上的權力來源是職位賦予的,屬形之於外的權力,行使權力也應伴隨相應的責任,而當職位轉換,權力隨之流動是自然現象,無須糾結。
雖然對權力的渴求可以驅使個人追求更高的職位,但高職位並無法保障自己的權力,得看老闆願不願意給予。很多學經歷一流的人,在取得職位後都要求──給我權力才能做什麼;若沒有做出成績,就以老闆不給權,下面的人不真心接受領導等理由來推拖。
事實上,權力只會在老闆手中,公司需要你完成某些任務,才會有你;真正實在的權力應該來自你的價值,當團隊願意被你領導,真心尊重你,願意朝共同目標邁進時,你的權力就會漸漸增加。而日益精進的實力,是老闆無法給你、外人拿不走,能夠厚積薄發的內化權力,也是老子說的「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台達電董事 長海英俊就是一個專業經理人的典範,他在創辦人鄭崇華授權下,發揮專業及長才,帶領台達電創下高峰,能成功運作是來自執行力,以及被尊重的地位。現在第二代接班人鄭平擔任執行長,海英俊則作為業師在旁輔佐,傳為佳話。
葛倫費德在書中也點出:「你是否成功、你有多大影響力和對生活滿意與否,不是因為你能累積多少權力,或是別人認為你多麼有權力,而是因為你能善用本身的權力為別人做些什麼。」
由此可見,權力的進階思維是利他,有如一個迴力鏢,丟出善的力量,最終也將回歸到自己身上,反之亦然;相較於職位、名位、老闆指派而來的權力,能協助他人解決困難,共同完成公司交辦的任務,或是作為心靈導師為身邊人解惑,才是更能帶來成就感、利人又利己的內化權力。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