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1/12/29

老園丁耕讀筆記/風口下的大陸產業新趨勢

2021-12-29.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產業的樣貌。當全球多數國家仍在力抗變種病毒之際,世界兩大經濟體之一的中國,經過疫情的洗禮,因應美中貿易大戰的延長賽,一再出重手調整產業結構,引領商機與趨勢的面孔悄然更迭,也牽動全球經濟的敏感神經,是機會還是挑戰?值得深思。

回顧過去20多年,在全球逐利資金堆疊下,中國以世界工廠賺取全球財富,又以網路科技與資本主義世界接軌,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快速崛起的中國,對外在科技、貿易各方面與大國利益衝突愈演愈烈,對內雖然解決了貧窮的問題,卻也擴大貧富差距。2020年開始,疫情及中美貿易大戰兩大因素衝擊交錯,讓中國加速推動應對策略,掀起政策面與社會面、消費市場與產業發展一波又一波的巨浪。

2020年11月,螞蟻金服上市案臨時喊卡,開啟中國產業洗牌序曲。接下來,整頓網路科技業、封殺補教業、控管電玩業、點名劣跡藝人、監管科技巨頭,國企入股字節跳動等動作頻頻;2021年9月,恒大集團爆發債信危機,引發房地產泡沫聯想,缺煤限電更是重擊世界工廠招牌。

其實,政策調整早已箭在弦上,中美較勁或是疫情衝擊,只是加速了產業的興衰更迭。

中國大陸向來「以黨領政、以政促產」,一連串大動作引發的變革顯示,政策不再追捧電商、網路、遊戲及娛樂行業,轉而鼓勵「勤勞致富、創新致富」、宣示「製造業才是經濟的根本」。

在政策出手下,電商網路業不但擠出資金,也釋出人才,產業結構因而大轉彎,由一年磨十劍的網路軟科技,轉向十年磨一劍的實業硬科技。

作法上,傾全國之力,短時間內扶持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製造業,夯實大陸製造業的供應鏈,也擺脫高端技術受鉗制困局;政策重點支持的項目,包括生產工具的高端裝備,新能源/綠色能源/碳中和、電動車、晶片及航空/航太業等。

此外,過去蜂湧投資新創業的大陸創投公司,在最近業內圈子舉辦的「HICOOL 2021全球創業者峰會」上,也鼓吹「科學家創業」,迎接硬科技創業的時代。

中國大陸的產業風向變了,新的風口就在「專精特新」的製造業,對台灣的新創、企業、創投而言,是全新挑戰,也是絕佳的機會。

對企業來說,大陸所謂的「專精特新」指的是具備專業、精細、特色、創新四大元素的企業,也就是台灣熟悉的「隱形冠軍」,這部分向來是台灣企業的強項,也在全球產業聚落上占有一席之地,台商不論在設廠經營或技術合作方面均占有優勢。

在政策因應上,站在台灣堅實的實業基礎上,政府可培育更具有技術含量的新創,運用新興科技,AI、區塊鏈、5G通訊、社群媒體等加值,加速數位轉型。這些具備新硬技術思維應用的新創公司,可望引領台灣企業更上一層樓。

創投業者方面,台灣科技產業聚落生態完整,業者對硬技術的了解、產業發展和資源脈絡的掌握既深且廣,台灣的創投及產業技術人才多元,可與大陸風投業者合作互利,共創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缺煤限電依然是隱憂,新能源及高端製造將是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台灣的企業應有新的戰略思維,以迎接開發此市場。

小米的創辦人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兩岸即使政治矛盾難解,經濟方面卻互有高度依賴,加上大陸即使內需廣,亦不能自外於世界,經由布局全球的台灣企業與世界聯接是很好的選擇;台灣企業有技術、經驗及架構上的優勢,未來除了關注風控、步步為營之外,須留意大陸產業新風口,「站對風口,就有機會乘勢而上」。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