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2/07/13

老園丁耕讀筆記/讓員工做辦公室主人

  2022-07-13.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遠距工作盛行後,如何讓員工在疫情緩和後更有意願回辦公室上班,成了企業主的新煩惱。過去,進辦公室理所當然。現在,愈來愈多人在家裡電腦一開就上班。當線上會議、協作軟體愈來愈普及,員工進辦公室的動力也愈來愈低。

這種拉扯已在國外發酵。Apple要求員工5月起一周至少要進公司三天,引起3,000多名員工連署公開信抗議。Elon Musk甚至要求Tesla員工一周至少要有40小時待在辦公室,不然就視同自請離職。

但這類強制規定總是傷和氣。有一種不著痕跡的做法,就是讓員工更多地參與辦公室的規劃與設計,為辦公室帶來嶄新的定位與功能。

人們自工業革命開始,才開始到統一地點工作。那時代的紡紗機、印刷機,龐大又笨重,只能到工廠才能操作。但今天知識經濟時代,許多工作只要一台電腦就可完成,不需綁定地點。

企業主付了高額租金,把辦公室當成一個「集體勞動」的場所太可惜。可以思考的是:辦公室如何提供員工在家工作所沒有的價值?例如,激發創意、深度學習、放鬆身心、創造歸屬感。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重新設計、命名工作空間,營造員工對於辦公室的新想像。

如把公司的會議室叫做「創新空間」、「冥想角落」。Google在加州山景城的總部都以「Campus」(「校園」)命名,代表了這個辦公空間的願景,在於讓工程師們能像學生時代一樣盡情實驗、探索創新。

更進一步,則是讓員工參與辦公室的規劃與設計,把員工提升為辦公空間的「合夥人」,而不是「客人」。

南韓第三大商業銀行——韓亞銀行(Hana Bank)的總部重新設計時,依據員工的意見,因應不同工作型態來規劃辦公空間,有適合一個人專注埋首工作的、不受外界打擾的單獨工作區;有專供團隊互動討論的共事型工作區;也有讓員工可以交際的休息區。當然一般公司無法動輒重新設計辦公室,可從翻修單一層樓、單一會議室開始。

就連戶外空間也可充分利用。室內、室外若有長型的走廊,何不打造成提供「一對一的行走會議」?推動「走五圈開完一個會」的機制。改變開會氣氛,也增加會議效率,同時還能增加員工運動的機會。這在家中和線上,都很難做到。

除了空間與硬體之外,讓員工在辦公室感受到「認同感」 與「歸屬感」更是關鍵。

主管可以提供預算,讓員工佈置自己的辦公桌或辦公室。並舉辦競賽,讓員工發揮創意,為自己的空間增加樂趣和情感。這麼一來,辦公室變成他們家以外的「家」——但多了免費舒服的冷氣和專業設備,工作起來會更賣力。

更高段的是導入外部資源,把辦公空間賦予更多意義。

如在辦公空間安排寫程式的課程、做甜點的活動,或有助放鬆的瑜伽與冥想。甚至發起社區的慈善活動,如安排社區藝術家或學生藝術家在辦公室舉辦小型輪流個展,或號招員工捐贈可儲藏的食物箱,資助弱勢族群。

美國公益組織「Clean the World」在疫情中推出「肥皂救命箱」,箱內有材料可DIY做成抗疫清潔包。很多公司把DIY做清潔包這件事,變成周五下午的員工活動,做完後捐給當地公益組織。這一方面培養了員工之間的情感,同時盡到企業社會責任。

伊索寓言中,北風與太陽比賽誰的能力強,能讓路人脫下大衣。北風用力吹,路人包得更緊。太陽和煦照,路人熱了自然就脫下,讓員工願意回辦公室,不是強制規定,而是塑造一個比家裡更「和煦」的環境。這樣大家才會自動自發、帶這愉悅的心情,踏進辦公室,開啟有效率的一天。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