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2/07/27

老園丁耕讀筆記/科丁教育 讓孩子贏在起點

 2022-07-27.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在以雲端大數據為中心的AI時代中,解讀和應用數據的能力至關重要,而教育則是培養智慧創新人才的基石。歐美等先進國家的父母從小就灌輸孩子電腦語言,科丁(coding)教育深植在每一個孩子的邏輯思維中。反觀台灣,資訊教育停留在學習應用軟體、編輯文件或簡報的階段,兩者的差異頗大。

培養邏輯分析 創意思考

科丁是從英文coding音譯而來,原始意義是程式設計,可以說是一個在現代智能化、元宇宙環境中的溝通語言。

既然是語言當然愈早學習愈好,也更能內化成為一種能力。更重要的是,透過coding可培養邏輯分析、啟發創意思考、學習流程控制,進而解決問題。

過去數十年,家長們無不致力讓孩子學習英文,藉此解除地域限制,由世界汲取知識與經驗,學好英文便有機會站上世界的舞台。

如今,面對AI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AR、VR等新科技的大躍進,學習程式設計,熟悉電腦語言比英文更重要,擁有編寫電腦程式語言的能力,才能在浩瀚的大數據時代中擁抱資源,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然而,作為世界名列前茅的資訊電腦產業輸出國,台灣的資訊教育在產官學各方的努力下,全國中小學幾乎都有電腦教室,但最重要的程式教育卻仍處於剛要起步的階段,只作為課外活動或在資訊教育中的一環,因為訓練時數太少,不足以養成專業,更遑論創造其他可能。

因為起步晚了,所以更需要急起直追。近幾年,社團法人科丁聯盟協會在推廣程式教育的過程中,時常以地主與佃農為喻,說明為什麼要鼓勵小孩學習程式。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中,擁有土地即擁有資源,佃農為地主耕地只能獲取溫飽的糧食;在工業社會中,擁有廠房、製造、技術等能力的人成為地主,工人依然是佃農。

進入數位時代後,解讀大數據、使用數據的人才是地主,這些人開發優質的軟體賣給使用的人,買了應用程式的人還貢獻珍貴的數據給賺你錢的人,使其賺進更多的錢。

普及程式教育 向下扎根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循環法則:會使用資訊的人只是佃農,沒有創造力,台灣只能是大數據下的殖民地。包括Google、UberEats、facebook、amazon等,到中國大陸的微信、抖音、淘寶、百度,這些深入我們日常生活的大數據公司,共同的地方是用程式語言創造了各種形式的AI,收集整理進而分析使用者的資料,再包裝其他讓我們繼續為其創造更多價值的程式。

因此,若問「我們的孩子未來需要什麼能力?」答案是「有機會成為地主的能力」,至少是擁有地主邏輯思維的頭腦。

時序回到2010年左右,網路科技開始占領世界,網路新貴比爾蓋茲、祖克伯等科技巨擘就倡導程式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來幾年,科技先驅國度如愛沙尼亞、英國等,都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開始灌輸電腦語言,美國更排除萬難將程式教育普及至學校中,成為必修課程。

當編寫電腦程式語言的能力已成為世界趨勢之際,科技大國無不從小培養孩子的運算思維,因為程式編寫是數位時代的基本工具,也是很重要的邏輯訓練,及早扎根、實作才能靈活運用,實際解決生活的問題。

因此,科丁教育最重要的概念是向下扎根,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兒童程式語言Scratch為例,沒有複雜的文字,所有的指令都是以視覺化的積木來呈現,程式設計就在組合積木中,每一步都是邏輯訓練,很適合小學低年級使用。到中高年級,有程式邏輯的基礎,就能對電腦下指令、寫App,透過程式設計來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

自古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教育不只是幾年的事,而是一整個世代的事。

過去我們的教育中很少讓孩子想像,只教他們找答案,沒有教他們找問題,事實上,想到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在任何溝通中若能問出核心問題,才能將之精準地表達,進而解決它。

競爭力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學習堆疊出的智慧,可以在生活中自然蛻變為能力。科丁聯盟協會與全國數百所小學合作「科丁小學」,無償提供教材與師資培養,希望從基礎到進階培養孩子運算性思維,能夠更有效率地解決複雜的問題。

此外,科丁教育能引導學生從電腦應用軟體的使用者,變成表達想法與創意的編碼創造者,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運作,在大數據時代中走出台灣的路。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