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22/10/05

老園丁耕讀筆記/生醫產業的微笑曲線

  2022-10-05.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高齡化是全球的趨勢,可預見全球的各種醫療需求將只增不減,加上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一舉將「生技製藥」相關供應鏈與CMD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推升至國安議題的等級。

今年7月底,「亞洲生技大展」隆重登場,吸引逾50家上市櫃企業、550家指標性大廠共襄盛舉。蔡英文總統在開幕典禮致詞提到,政府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目標是讓台灣成為精準醫療與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一般也稱為大健康產業,囊括數位醫療、遠距醫療、健康照護、預防醫學等項目,也確實仰賴高科技來提高效率與準確度。台灣在精準健康領域的研究水準不低,製造AI晶片及IoT裝置的完整產業鏈更是全球翹楚,還有巨量的全民健保資料庫,著實有不少優勢。如今廣達、華碩、宏碁、佳士達等科技大廠紛紛跨足智慧醫療平台,發展諸如訂閱制、按醫療照護成效來收費的數位健康服務,值得樂觀以待。

然而這就代表台灣足以成為「精準醫療與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或許我們還應當更深入去分析自己的優劣勢來慎選發展的題材。

舉例來說,台灣的代工水準是全球數一數二,那是否適合走上代工血糖機、血壓機、耳溫槍等醫療器材之路?

台灣擅長「以量制勝」,但多數醫材不求量大,而且中國很容易在低成本、政府補貼等優勢下立刻「跟進」,即便我們想方設法將產品售價壓到10美元,中國就是有辦法殺到5美元,誠如在國外生醫產業多年的專業人士所言:「台灣走R&D(Research and Design)的路,然後中國只要R&C(Research and Copy)即可。」

因此,若有意發展醫材,就應當擺脫代工、製造之路,走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曲線右邊的品牌與服務端,創造高附加價值?國際品牌之路絕對不好走,這可想而知,而且要發展品牌的話,「通路」至關緊要,但多數醫材與藥品的通路一樣,受到嚴格管制,無法在一般零售通路或網路上販售,且少有通路商肯為了新進醫材業者,貿然與原先的夥伴終止合作關係,因此新業者能選擇的通路極有限;若想自建通路,又得面臨複雜的法規問題,而且不同國家的法令也相異,難度也很高。

若不該走代工,又不適合將資源集中品牌及行銷上,那台灣到底該怎麼做?最理想的方式是仿效在醫材領域數一數二的以色列,不以輸出產品為主,而是「智慧財產」這個無形資產。

以色列雖只是個蕞爾小國,但人均醫材專利、生物技術專利數量在全球皆名列前茅,其醫材業者研發關鍵技術的能量驚人,研發成功後,再將專利販售給已佈建通路的國際大廠。

簡言之,以色列業者賣「子彈」給有通路、獲得授權的國際生醫大廠,這些大廠再自行去打行銷戰。台灣醫材業者應當從這種「智慧財產供應鏈」的思維模式出發,搶攻微笑曲線左邊的專利與技術。

而近年來在台灣話題不斷的新藥業者也面臨瓶頸,通常業者的產品研發方向是正確的,卻卡在找不到有眼光的投資者,或是有競爭力的專利都到手了,但來不及商品化就過期了,投資方很難一直承擔這種綿綿無絕期的燒錢壓力。

突圍之道是以更高的層次來思考「如何善用國際資源」。以新藥為例,投資方或許能考慮一種模式:投資國內有潛力的製藥業者,支持該業者入股某海外藥商(等於讓該業者代替自己成為此海外藥商的股東),再發揮股東的力量,讓對方考慮提供在台灣的代理權執照,或將技術移轉至國內。

尤其現今美中關係緊張,國外許多業者都忌憚中資,這是台灣投資者的絕佳機會,若雙方合作愉快,這些國外業者甚至願意將亞洲總部設在台灣,屆時台灣投資研發的新藥就有望輻射整個亞洲,甚至是全世界。

綜觀國際經驗來看,不論是醫材、新藥,專利與商業機密的保護機制都是必要的。台灣醫藥人才即便有一流的醫學訓練、豐富的臨床經驗,但不了解智慧財產權,因此最終還是得仰賴能打通國際市場的業務人才,以及嫻熟專業技術、智慧財產法規的人才,但現階段台灣這兩種人才仍明顯不足急待補強。

而且,不管是醫材或新藥,皆要在意的是:開發技術、申請專利後,能多快商品化?對於這個燒錢的產業而言,現金流是極度重要的,不要一次就想拿到全球授權,最好是分區域,讓後續營運及研發的資金來源更穩健,這也是為何整合國際資源的能力如此重要,亦為台灣生醫業者能否在「微笑曲線」左方領域持續大放異彩的關鍵。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