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經濟日報.經營管理.朱永光
自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迄今,讓不少深受衝擊的產業決心更加快數位轉型的步伐,因而愈來愈多企業為了擴大創新來源、提高競爭優勢,積極投入CSE(企業新創參與,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並嘗試藉由與外界的新創「加速器」合作,協助其經營外部創新,以加速轉型因應此新數位經濟的進逼。
外部創新 跨領域整合
「加速器」(Accelerator或Startup Accelerator)顧名思義是為了幫助新創公司加速成長而存在的組織。新創向「加速器」提出申請,一旦通過,會得到不同形式的資助(如資金、工作坊、專家的諮詢服務),協助進行規劃、改進,以獲得天使投資人、創投的投資,這可視為「加速器1.0」的發展階段。
全球最知名、具代表性的創業加速器,莫過於成立於2005年Y Combinator,全球第一大多元住宿平台Airbnb、新聞社交網站Reddit、雲端儲存應用業者Dropbox、美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等許多知名的矽谷獨角獸公司皆由Y Combinator所孵化,故有「創業家的搖籃」美譽。
以往企業發展新創事業,多半由內部推動,一來溝通成本低,二來可控制程度高,而且企業本身若擁有競爭者沒有的技術,「護城河」優勢夠強的話,內部創新可能就綽綽有餘。但現在新技術日新月異,牽動客戶與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變化速度更快(像是Uber、外送、直播帶貨等服務大行其道,皆為很好的例子),這也讓跨領域的整合與需求只增不減,只由內部「從零到有」來進行創新的話,很難跟得上大勢所趨,CSE於是應運而生。
歷史悠久的企業,多數習慣透過投資、併購、分拆公司(Spins Off)等管道來進行CSE,這幾年來加速器逐漸轉型成長,主要是因為過去加速器以新創團隊的需求作出發(可稱之為「加速器2.0」時期),但近年來隨著新經濟時代而來的各項挑戰,愈來愈多中大型企業轉向利用母企業的品牌、通路資源主動出擊,設立企業加速器來培育新創,加速器積極協助的對象也從新創業者轉向這些中大型企業主,有人稱為「企業垂直加速器」,也就是所謂的「加速器3.0」時代。
打造三贏 共創生態系
從這股潮流中,可以察覺到一項轉變:企業對新創不再僅局限於「資本」的投資,也包含技術、市場、通路等「資源」的投資,這不僅改變了新創圈與加速器的生態,也有助於企業透過加速器招納新創,共同創立生態系,讓新創以合作夥伴、經銷商、供應商等不同角色,協助公司快速往欲前進的方向挺進,將更強大的能量引入事業體,透過「打群架」的方式來成就三贏局面。
談及國內具代表性的案例,台灣大哥大於2019年招攬AppWork創辦人林之晨當總經理,就是要藉此引進其背後的新創生態圈,藉此發展短、中、長期目標所需要的成長引擎。
之後,AppWork協助緯創集團營運「緯創垂直加速器」,自2021年4月正式啟動,雙方合作模式是利用AppWork已建立的資源,協助緯創招募、媒合、經營外部的創新資源,像是緯創與專攻身分認證及預防詐欺AI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AuthMe合作,進行遠距醫療KYC身分認證的PoC(概念性驗證),為了在疫情影響下不便親赴醫院就診的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對於積極布局搶進智慧醫療的緯創而言是跨出一大步。
除了AppWork外,近年來台大創創中心也持續深化加值其服務,推動「企業垂直加速器計畫」。
台大創創中心發現,台灣產業以ODM及OEM為主,企業的強項在於將已成熟的產品做得更大、更好,較注重提升良率、降低生產成本,好處是穩紮穩打,缺點是不善於投入資源,進行漸進式創新或破壞式創新,導致中大型企業與新創業者在「加速器2.0」階段時,媒合過程碰到諸多瓶頸。
因此,台大創創中心的作法是從企業端著手,先從高階的「CxO」(如CEO、CFO、CTO等)與董監事著手進行教育訓練,提供深入的顧問服務,針對有決策權的高層培養創新的思維,如此才能更有效催生企業的「成長策略」,進而強化加速器協助企業引入新創外部資源的效益,同時加速新創產品或技術的市場驗證,進而確認新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句名言:「不創新,就滅亡。」(Innovate or Die)。因此加速創新已是中大型企業追求成長的必然選項,如今隨著「加速器3.0」的來臨,企業透過協作成立「企業垂直加速器」與新創合作,不僅為企業轉型與成長提供新動能,更將是企業創新成功方程式的重要選項。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本專欄隔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