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bscribe:

2017/01/08

兩岸協力打造大中國公司

2011-06-07.經濟日報.C10.經營管理.朱永光


台灣如果不跟大陸連結,市場爆發力小:
強化整合兩岸產業優勢,才可能創造成功模式…

隨著兩岸互動檯面化,擷取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已是創投業者成功關鍵。在此大趨勢下,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朱永光表示,醫療、綠能、網路新經濟,是中經合的三大投資方向,取兩岸優點,打造跨平台效益,是「大中國公司」的必修功課。


擷取雙方優勢   創造跨平台效益

美商中經合是最早在亞洲從事創投業務的機構,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創業投資公司之一,於2006年中國風險投資機構評比,獲頒「最佳投資獎」、「最佳募資獎」、「最佳風險投資機構獎」、「推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特別貢獻獎」等獎項。

目前中經合旗下管理七支創業投資基金,資金總規模超過7億美元。公司在美國舊金山、北京、台北均設有辦公室,擁有23位專業投資團隊,在資訊科技、生命科學與潔淨能源領域共投資超過100家公司,專注於早期至擴張期階段投資,主要投資領域涵蓋網路、通訊、半導體、數位媒體、醫療健康、潔淨能源及新材料領域。

中經合長年觀察兩岸產業互動消長。朱永光表示,兩岸關係這些年來的主要變化是兩岸互動浮在檯面上,此改變讓雙方更了解彼此擁有什麼優勢,可以互補,尤其是兩岸簽定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更是支持兩岸互動交流的重大宣示。

加強兩岸互動   創投業尋新利基

其次,大陸隨著經濟與產業發展,更加了解到要想國際化,就必須引進市場、技術及管理等專業知識,而兩岸互動檯面化後,讓大陸企業發現,「原來我從歐美引進的,從台灣就可以拿到,且更方便就可取得」。

「兩岸的變化,讓兩岸企業或創投業的思考,都聚焦在如何取雙方之長而為互補。」朱永光舉例說,最近一個名為「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論壇」,就探討如何協助大中國公司(Greater China Company)成功發展,思考「台灣公司可以到中國拿什麼?或中國公司可以從台灣拿到什麼?」顯見兩岸互補已成近年來兩岸企業合作的重要實踐。

三大投資標的   醫療綠能網路新經濟

以目前兩岸最熱門的網路新經濟來看,朱永光認為,兩岸產業各有優勢。大陸的強項在於基礎設施、系統架構,例如智能電網;台灣則擅長檢測或軟體管理,適合做垂直應用型公司,而大陸的系統平台,也需要策略性引進台灣應用型公司,以增加競爭力,帶來水漲船高效益,這是這一、兩年正如火如荼形成的大趨勢。

在此大勢所趨之下,中經合在兩岸尋找投資標的時,看重的是三個方向,一是健康醫療,二是綠能,三是網路新經濟體系。

以健康醫療為例,中經合在大陸投資當地本土品牌醫療器材公司,此公司將產品賣給醫院,有平台、有通路,但需要更多產品線及技術。所以,中經合協助被投資的這家公司,回台灣找血壓計、檢測機等產品公司,讓以前把產品賣到國外市場的台商公司,可以用智慧財產作價,與大陸公司合資成立新事業,目前這家公司已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再以綠能來看,中經合投資一家主要生產LED照明晶片的光電公司,其創辦人是越裔美籍人士,但中經合分析如果這家公司在美國,總營運成本會高到吃掉獲利,於是說服他把公司搬到新竹竹北落腳,因為台灣半導體、光電產業鏈成熟而完整,晶片代工、設計、測試、工程師等應有盡有,且容易與國際接軌。

這位創辦人接受中經合的專業建議,果然從美國搬到台灣落腳,總營運成本立刻比在美國少了30%,中經合並協助其商品化及找客戶。由於中國大陸中央推動使其節能照明市場需求很大,中經合再協助此公司進軍大陸,在大陸找通路銷售並成立上下游產業鏈的合資公司,形成產業聚落,去年底這家公司已在美國上市。

在網路新經濟方面,朱永光說,中經合的代表作是投資世紀互聯網,這是一家數據資料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屬雲端科技的基礎設施,因規模大,有故事可賣,也已在美國上市。這是台灣中經合團隊發掘投資的大陸案子,主因是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成熟,且與世界資訊同步,也看到歐美及台灣的成敗案例,知道這樣的案子台灣投資人易接受,因此而能洞燭先機。

「台灣如果不跟大陸連結,市場爆發性小。」朱永光表示,對台灣企業而言,有大陸這樣一個比起其他國際市場較近的市場,若能強化整合兩岸產業優勢,才可能創造成功模式。